题库 研究生入学考试 题目列表 34.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:巧用大循环,处理不再难山东某...
问答题

34.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:

巧用大循环,处理不再难

山东某地采用循环经济的理念,将秸轩“吃干梓尽”,对秸秤利用进行了有益探索。

一、秸秤种蘑菇

该地小麦种植面积为 60 万亩,按亩产 500 公斤秸秤计算,每年生产 30 万吨秸秤。虽然粉

碎还田、压块做燃料、青储养殖等消化了大量秸秤,但一些农户为图方便,仍然偷偷焚烧秸秤,当

地焚烧压力很大。

2009 年,该地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一家蘑菇种植企业,该企业以小麦秸秤加鸡粪为原料培

育双抱菇,从当地收到的小麦秸秤不够用,还在周边 100 公里范围的县市区收集,鸡粪则由当地

一家大型养鸡场提供。自蘑菇厂建起来后,蘑菇厂对秸秤的大量需要,让原本难以处理而成为

“包袱”的秸秤摇身一变,不仅成了香悖悖,而且成为农民增收的渠道。

二、延长产业链

然而,蘑菇厂每年产生约 6 万吨菌渣,四处堆积,臭气难闻,也引来周边群众的投诉。由此,

该蘑菇厂开始寻找下游菌渣处理企业,开展产业链条的招商引资。

山东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得知消息后主动前来,并把厂子建在该蘑菇厂旁边。他们将买来

的菌渣加上猪粪,经过发酵,制成了很好的有机复合肥。这不仅解决了菌渣问题,而且也附带解

决了让周边养猪户头痛的猪粪问题。该公司将生产出来的有机复合肥直接卖给周边的有机蔬

菜种植基地、种植户以及果农等,由于减少了销售的中间环节,价格合理,而很受欢迎。该公司

也因之而获利颇丰。

三、“链接”到山林

秸秤经过种植蘑菇,变成了有机复合肥,最后拿到市场上销售,算是完成了一个标准的循环

利用过程。然后,如果将有机复合肥集中用于生态修复工程,再次推动一个新的生态产业发展,

岂不是更好?

该地又动起脑筋,将秸秤利用产业与退耕还林工程对接。该地的山区丘陵面积占全市总面积

2/3, 其中宜林荒山地有 6 万多亩。这些山地土壤贫痔、含沙量大,农作物产量低,经济效益差。

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,该地从 2011 年开始,由市财政投入数亿元,实施为期 5 年的“自主退

耕还林生态富民”工程,打算将这些山地改造成高产的大枣、大樱桃等经济果林,大力推进农林

业转型。

而要发展高产高效的有机林果业,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有机肥从何而来?这时,秸秤等有

机肥料又成了人们恬记的宝贝。为了种植出优质林果,当地农民在山地种植果林时,都开始垫

秸秤、放菌渣有机复合肥等。大片经济果林的种植,不仅大大地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,从而实现

了秸秤利用的大循环,而且也大大地提高了农民收入。

(1) 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“巧用大循环,处理不再难”中”巧”在何处? (6 分)

(2) 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难题和矛盾时,上述事例对你有何启示? (4 分)


题目信息
试题
-
正确率
0
评论
7
点击
QQ
关注微信公众号
添加企业微信客服
扫一扫
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