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Q扫一扫联系
【综合分析】实验设计:请根据实验提供的信息,通过分析、比较、判断和处理,选出最符合每道题要求的一项。【实验目的】
(1)学会用千分表测量金属开长度的微小变化;
(2)测量金属在一定温度区域内的线膨胀系数。
【材料与用品】
空心铜棒,铝棒等,金属线膨胀系数测量仪。
【实验步骤】
(1)装金属棒,测原长。把样品空心铜棒、铝棒安装在测试架上;在至温下用米尺重复测量金属棒的原有长度 2~3 次,求出原有长度 L 的平均值。
(2)安装好实验装置。
(3)待测金属管加满水(流水加热法)。
(4)启动加热。观察被测金属管温度的变化,直至金属管温度等于设置度值。
(5)连接测温传感器信号线。将铜管(或铝管)对应的测温传感器信号输出插座与测试仪的介质温度传感
器插座相连。将千分表装在被测介质铜管(或铝管)自由伸缩端的固定位置上,使千分表测试端与被测介质接
触良好,然后旋紧千分表锁紧螺栓。
(6)用逐差法求出温度每升高 5°C 金属棒的平均伸长量,根据公式(1-3)求出金属棒在 35.7°C 的线膨
胀系数。
(7)设置加热温度。根据金属管所需的实际温度值,设置温度控制器的加热温度。
(8)当被测介质温度分别为 35°C、40°C、45°C、50°C、55°C、60°C、65°C、70°C 时,读出千分
表数值,计入记录表中。
【实验原理】
金属的线膨胀是材料受热膨胀时,在一维方向的伸长。
金属长度一般是温度的函数,其长度 L 与温度 t 的关系为:
公式
其中,(疑为有缺失)为的长度,比例系数为固体的线膨胀系数,单位为(疑为有缺失)。
设在温度时物体长度为(疑为有缺失),温度升高到时其伸长量为(疑为有缺失),根据公式(1-1)可得:
公式
由和相比甚小,所以公式(1-2)可近似写成:
公式
实验步骤中的(4)~(8),更恰当的操作顺序是( )。
(6)(5)(4)(8)(7)
(5)(6)(4)(8)(7)
(4)(5)(8)(7)(6)
(7)(5)(4)(8)(6)
以下除哪项外,对公式(1-3)的理解均是正确的?( )
物体原长越长,其线膨胀系数越大
在一定温度范围内,原长为的物体,受热后其伸长量
与原长
成正比
在一定温度范围内,原长为
的物体,受热后其伸长量
与温度增加量成正比
固体线膨胀系数是固体材料在一点温度范围内,每升高 1°C 时材料的相对伸长量
根据上述实验,可以推测金属的线膨胀系数与下列除哪项外的因素均相关?( )
材料种类
材料的粗细
材料的纯度
温度的变化区间
下列和实验相关的表述,哪项是不正确的?( )
重复测量金属棒的原有长度 2-3 次,求出原有长度 L 的平均值,是为了减少误差
金属的线膨胀是物体的热胀冷缩效应
千分表的初始读数必须为 0
使用金属管流水加热是为了受热均衡
下列除哪项外,均涉及线膨胀的应用?( )
夏天架设高压线要保持电线有一定弧度下垂
铺设桥梁时,每隔一段距离就要预留一定的缝隙
在精密仪器中一般使用石英,而少用铜铝
将石墨烯添加到陶瓷中,制成导电,耐热的复合材料